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

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(图)

valign="top" align="middle">


这批竹简数量超过2300枚,完全破译至少需要十年时间。

  1925年7月,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清华作过一次讲演,演讲中王国维说“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”有两次,“一为孔子壁中书,二为汲冢书”。但藏于孔府旧宅壁中的《古文尚书》在东汉已散佚;《纪年》(即汲冢书)同样于唐代散佚,成为学术界似乎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。

  近日,一批由清华大学校友于去年从境外抢救捐赠给母校的战国竹简(以下简称“清华简”),在国内专家的破译下有了新发现。历史学家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说,此次出现在“清华简”中多篇《尚书》是真正的“古文尚书”,“这给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希望,一定会在学术界造成深远长久的影响”。

  释读

  破译还需十年

  据介绍,这批“清华简”的形制多种多样,最长的有46厘米,最短的不到10厘米。较长的简都是3道编绳。文字大多精整,很少潦草,多数至今非常清晰。“清华简”有的还有鲜红的格线,所用颜料是不是朱砂有待分析。经过几个月的清理保护、初步释读和研究,专家们确定这批“清华简”共有2388枚。李学勤告诉记者,完全破译这些竹简,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。

  价值1

  再现“古文尚书”

  由于历史流传的散佚,今天研究“经史”的学者并没有见过真正的“古文尚书”。《尚书》是“六经”之一,传先秦时期孔子删《书》为百篇,但在秦始皇焚书后大多遗失。至汉景帝末年,又在曲阜孔子后人宅屋的墙壁中发现焚书时隐藏的竹简书籍,里面有16篇古文《尚书》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16篇《尚书》流散,如今看到的古文《尚书》已被明清以来的学者论定为伪书。

  李学勤告诉记者,这批珍贵的“清华简”中发现的多篇《尚书》均是焚书以前的写本,“可以肯定地说,‘清华简’包含了已失传上千年的‘古文尚书’中的部分内容”。比如,《金縢》、《康诰》、《顾命》等部分篇目有传世本,但“清华简”中这些篇目的文句多有差异,甚至篇题都不相同,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篇章。这意味着,原以为已经失传的“古文尚书”仍有幸存于秦炬的版本,它因“清华简”的发现和破译而“复活”。

  价值2

  首现“文王遗书”

  李学勤介绍,最早编排起来的一篇简书,原来没有篇题,现据篇文试题为《保训》。《保训》记载了周文王临终对其子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的遗言,里面讲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。文中,文王说:“昔微假中于河,以复有易,有易服厥罪。微无害,迺归中于河。”这里讲的是上甲微为其父王亥复仇。

  李学勤分析说,文王想用这些史事给太子灌输一个思想观念———“中”,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道,很有哲学意义。这也说明《保训》的思想与之后儒学的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等思想有共通之处。

  “清华简”还有一项重要发现,即一种编年体的古史书,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,下到战国前期,这种史书体裁和已看到的一些文句,都很像当年的《竹书纪年》,而《竹书纪年》就是当年被王国维称为“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”的两次发现之一的“汲冢书”。

  ◎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:

  先秦历史更清晰了

  记者:关于《尚书》真伪、古今文之争已经延续2000多年,从目前破译的部分“清华简”中,何以判断是业已失传的真本“古文尚书”?

  廖名春: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,这批竹简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。据测定,该样片产生于公元前305±30年,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。随着秦焚书坑儒,“古文尚书”亡失,汉初原来的秦博士伏胜传下29篇,以汉隶书写,区别于“古文尚书”,称为“今文尚书”一直流传下来。

  专家们之所以初步判断“清华简”就是已经失传的“古文尚书”,还在于它中间出现了一些“今文尚书”和“伪古文尚书(晚书)”所没有的内容,说明先秦时期的尚书,内容比今天的“今文尚书”多很多。所以说,“清华简”可以破解很多那段历史上不清晰的细节。

  记者:“清华简”让先秦的历史变得更清晰,是否可以举例说明?

  廖名春:关于“西伯戡黎”,这场战役规模并不算大,但意义却十分深远,它拉开了兴周灭殷的序幕,最终导致推翻了殷商政权。但有不少学者认为,这场战役是周文王打下来的,认为西伯指周文王。宋代的一些学者开始提出,西伯应该指周武王,因为《吕氏春秋》就有关于西伯是武王的相关记载。这些纷争在“清华简”里得到了破译,因为其中对“西伯戡黎”记载的一开头就写道,“武王八年……”

  应该说,对这批竹简的解读现在只是刚开始,类似的破译还有很多。随着“清华简”的逐步破译,势必对经史研究产生重大意义。

  ◎小词典

  《尚书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。其记事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,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。按时代先后,分为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、《周书》4个部分,共100篇。后大多散佚。

  专题采写:本报记者李培

  下一篇
4 放大 缩小
默认

  A01版:要闻

  A02版:要闻

  A03版:要闻

  A04版:重点

  A05版:重点

  A06版:政务

  A07版:国际

  A08版:中国

  A09版:岭南记忆

  A10版:广东新闻

  A11版:广告

  A12版:时政

  A13版:时政

  A14版:报料新闻

  A15版:专题

  A16版:区域

  B01版:南方财富

  B02版:南方财富·焦点

  B03版:南方财富

  B04版:南方财富·综合

  B05版:南方文化·闲趣

  B06版:南方文化·娱乐

  B07版:体育

  B08版:南方文化

  XB01版:健康周刊

  XB02版:健康·医药

  XB03版:健康·心理

  XB04版:健康·保健

  XB06版:食品·行业

  XB07版:食品·行业

  XB08版:食品周刊

  GC01版:广州新闻

  GC02版:广州新闻·时政

  GC03版:花都新闻

  GC04版:广州新闻·民生

  SC01版:深圳观察

  SC02版:深圳观察·时政

  SC03版:深圳观察·民生

  SC04版:深圳观察·民生

  SC05版:深圳观察·财富周刊·金融

  SC06版:深圳观察·地产资讯

  SC07版:深圳观察·资讯

  SC08版:深圳观察·旅游消费

  FC01版:佛山观察

  FC02版:佛山观察·时政

  FC03版:佛山观察·经济

  DC01版:东莞观察

  DC02版:东莞观察·时政

  DC03版:东莞观察·经济

  DC04版:东莞观察·民生

  DC05版:东莞观察

  DC06版:东莞观察·综述楼盘扫描

  DC07版:东莞观察·广告

  DC08版:东莞观察·楼盘扫描

  DC09版:东莞观察·楼盘扫描

  DC10版:东莞观察楼盘扫描

  DC11版:东莞观察·楼盘扫描

  DC12版:东莞观察·广告

  JC01版:江门观察

  JC02版:江门观察

  JC03版:江门观察

  JC04版:江门观察

  JC05版:江门观察

  JC06版:江门观察

  JC07版:江门观察

  JC08版:江门观察

  ZC01版:中山观察

  ZC02版:中山观察·时政经济

  ZC03版:中山观察

  ZC04版:中山观察

  ZC05版:中山观察

  ZC06版:中山观察

  ZC07版:中山观察

  ZC08版:中山观察

  PC01版:清远观察

  PC02版:清远观察

  PC03版:清远观察·综合

  PC04版:清远观察·广告

  PC05版:清远观察·财富周刊

  PC06版:清远观察·车行天下

  PC07版:清远观察·消费前沿

  PC08版:清远观察·广告

  LD01版:小榄视窗

  LD02版:小榄视窗·小榄七日

  LD03版:小榄视窗·封面纵深

  LD04版:小榄视窗·热点

  LD05版:小榄视窗·话题

  LD06版:小榄视窗·行业

  LD07版:小榄视窗·车市

  LD08版:小榄视窗·健康

  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

  客都人文鼻祖差点落选广东历史名人

  

  一
二 三 四 五 六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快速搜索

最新评论